请先关注我
每天学一点社交礼仪
开始新的工作生活
现在的电影院座椅两侧通常都设有扶手,扶手的前端是一个放饮料的杯托。那么问题来了,相邻座椅共用同一个扶手,你的杯子该放哪边呢?
放心,设计电影院座椅的人是不会代你思考这个问题的,他考虑的只是尽可能节省空间以便容纳更多的座椅。
还有,看电影时是否允许讲话、打手机?是否可以吃东西?迟到了怎么办?
有人会说,观影礼仪其实非常简单,只要观众的集体文明程度足够高,那么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电影诞生到现在,全世界的电影院从来没有停止过对观众的教化和劝导。
如果我们穿越回一百年前,会发现那时候的电影院在更换拷贝的间隙,会插播各种观影行为指南。有些指南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受用。比如,其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教育观众观影时要取下帽子,否则会挡住后面的人。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院,会在开场前播放几条不要随地乱扔果皮纸屑之类的禁令,但其效果基本为零。而美国电影院在那段时期的影院规范,也许乱扔垃圾的少,指示的重点竟然是不要在电影院里抽烟,这似乎说明当时有不少人喜欢那么干。
直到今天,在开场前播放一段说明观影规范的影片仍然常见,只不过已经转向对手机使用的约束。对此,影院的要求各不相同,最严厉的是在观影过程中彻底禁止打开手机,甚至需要在入场前收缴。而有的则只是要求观众调至振动或静音。
最大的分歧在于吃。在这个问题上电影院几乎完全是利益导向的。
如果我们再次穿越回一百年前的电影院,一定会被眼前的画面惊呆。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小商贩们(他们并不隶属于影院)会在影厅里穿梭叫卖。这种情景和戏园子并无两样,也侧面反映了早期电影的观众来源与层次。
这种情况到豪华的电影宫(movie palace)时代就绝不可能出现了。因为那时的电影界迫切需要提高电影这种艺术的社会地位,观影礼仪被人为拔高,以匹配电影演出的环境,所以去看电影和欣赏一出高雅的戏剧差不多,怎么可以允许吃吃喝喝呢?
然而,优雅和品位终究敌不过商业的力量。没过多久,电影院就开始自己经营各种零食饮料了。直到今天,食品收入已经成为影院利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吃喝的问题还好办,一般来说规定明确,你照办就是了。有的行为规范是很模糊的,该不该做,什么时候做,没有任何人可以告诉你,做对了很有面子,但做错了也很丢脸。鼓掌是最难处理的。
在商业电影院中鼓掌较为罕见,即使再精彩的电影放完,观众也是默默退场。
但在电影节一类的场合,鼓掌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礼节,即使烂片获得掌声也不奇怪。一般鼓掌是在影片的头尾,尤其是结束时,刚刚黑场然后出现导演名字字幕时是最佳的鼓掌时机,这就让很多观众产生了领掌的想法。谁都希望自己成为第一个鼓掌的,但又不能抢得太快,有失分寸。就有人太心急,在片中转场的黑场处鼓掌,孰料影片并未结束,结果闹了笑话。最难拿捏的是看片途中若遇到群情激昂按捺不住的精彩处,也可以鼓掌,但如果其他观众不响应,那么带头鼓掌的人会非常尴尬,你必须仔细揣摩旁人的观影情绪,若火候到了,大家跟进你的掌声,才会获得那份小小的成就感。
关于喝彩叫好, 二十年代又曾有一条规定,要求观众只能采用鼓掌的形式。
这难免令今天的观众诧异,难道还有别的方式吗?还真有。
当时的观众若是激动起来,甚至还会跺脚、蹦跳、喊叫、吹口哨……
说到吹口哨,大多数时候都是被严厉禁止的,曾经有一段时间,美国的电影院会将这条专门列为规范,可见违反者众。
但这种事总会有例外。吹口哨是观看摇滚音乐演出时的正常行为,摇滚和电影是很容易跨界的。历史上有段时期,摇滚歌星被请来演了很多音乐电影,歌迷看到high处便吹口哨又怎的?比如《洛基恐怖秀》,一边看一边嬉闹庆祝已经成为标准仪式,正襟危坐反而是不守礼仪了。
回到一开始提到的那个饮料该放左边还是右边的问题,截止到目前为止,这并无标准答案,国外有人提倡每个人都使用自己左侧的杯托,因为右手可能同时在吃爆米花。
但也有人认为右侧才更方便,毕竟大部分人都惯用右手。无论「左派」还是「右派」,都还没有足够的理由说服大众,所以这条礼仪并未得到公认。
如果你为此纠结的话(我知道大部分人不会的),那就不喝吧,像我一样。
社交礼仪顾问
你若有故事,欢迎前来倾诉,
我来执笔成书。
微信号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