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驻马店市王守义十三香调味品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注册“十四香”商标,其国际分类为方便食品。至此,该公司已经注册有“十三香、十四香、十五香、十六香、二十六香”等商标。王守义十三香在国内知名度很高,成为很多家庭常备的调味品。这样的品牌很容易出现假冒伪劣产品,很多不良商家使用“十四香、十五香”等字样来误导消费者,使消费者认为其产品与十三香有关联,以此来提高产品销量。王守义十三香注册众多此类商标,不难看出是出于打击山寨的目的,注册的防御性商标。不仅有王守义一家选择注册防御性商标,我们熟知的老干妈、大白兔、拼多多、阿里巴巴等企业也有大批的防御性商标注册。

想形成独占市场的局面,注册商标并不是一劳永逸的,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维护。企业发展之初也没有注册于业务、产品不甚相关的商标,发展好以后,名气打响,才会陆续注册防御性商标,以此来维权,不给制假售假分子攀附品牌的机会。防御性商标注册能有效遏制商标抢注和不正当竞争,但由于防御商标需要在多个不同的非类似商品或服务的类别中进行注册,如果商标显著特征较弱,则很有可能在某些类别的商品或服务中已有相同或相近似的商标注册在先而无法注册,即使获准注册的话,也极有可能因自身先天不足,而无法对主商标起到防御保护作用。此外,注册商标如果连续3年不使用就可能面临撤销的风险。如果超过期限,再诉侵权也可能不会得到支持。

如何解决防御性商标存在的隐患,实现利益最大化呢?商标转让或者许可使用时不错的选择,与其让不良商家山寨,不如寻求合作,提高商标使用率。实现商标整体布局,单是注册防御性商标是远远不够的,商标保护的作用体现在维权。企业同时需要考虑多类商标注册,以免消费者误认为他人注册该商标下的其他品类产品是企业另开的业务线,国外商标注册也是必要的,至少要考虑到欧洲、美国、日韩的商标注册,避免被国外主体抢注,给今后开展国际业务造成不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