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是各种葡萄成熟的季节,但是美味的葡萄不容易保存。为了保留葡萄的美味,很多人喜欢家酿葡萄酒,认为家酿葡萄酒“纯天然,无添加剂”,更卫生,更安全。这是真的吗?

早在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一名中年男子喝了半瓶自酿葡萄酒后,双眼视力下降,无法行走,几近全盲。医院诊断为急性中毒性视神经病变,是酿酒过程中产生的甲醇引起的。原来自制的酒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安全。

自制酒为什么会出现甲醇?

自酿葡萄酒中的甲醇主要来自葡萄的皮和籽,在发酵和降解过程中产生。所以带皮发酵的葡萄酒甲醇含量会更高。因为甲醇的产生来源于葡萄本身,在酿造过程中很难完全避免。但在工业生产中,添加外源果胶酶可以降解果胶,而这部分果胶降解酶不会产生甲醇,从而从整体上降低葡萄酒中的甲醇含量。

自酿葡萄酒对原料的选择并不严格,酿造方法千差万别,尤其是原料发霉腐烂,或者在过热条件下酿造时,甲醇有可能超标。然而,监测甲醇的设备在一般家庭中并不总是有的,而且葡萄酒中的甲醇不容易通过外观、气味和味道来区分,因此难以及时检测自酿葡萄酒中过量的甲醇,进一步造成健康损害。

自酿葡萄酒还有其他风险。

1.微生物污染

相比甲醇超标,自酿葡萄酒更普遍的问题是微生物污染。葡萄果实中大量的葡萄糖为酵母提供了丰富的营养,也为其他杂菌提供了生存条件。葡萄皮上的白霜还含有各种杂菌,在酿造过程中也会造成污染。自酿葡萄酒不能像工厂一样完全灭菌,很难控制微生物发酵的适宜条件,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更大。一旦原料的选择和酿造条件控制不好,就容易产生“杂菌”。葡萄酒轻度霉变,肉眼是发现不了的。长期饮用这种酒对健康有害。

当葡萄酒出现浑浊、油光、彩虹色、白霉,或者有醋酸、指甲油、霉味、老鼠味时,基本可以判断葡萄酒已经被杂菌污染。

2.容易发生爆炸。

在葡萄酒酿造过程中,除了产生酒精,还会释放出二氧化碳。许多家庭酿酒商密封玻璃容器以防止污染。在发酵过程中,当二氧化碳迅速增加时,容器内压力迅速增加,可能导致爆炸事故。因此,发酵时容器不应密封,而应在瓶口用空缝隙或用厚纱布密封。

3.添加剂使用不合理

很多自酿葡萄酒爱好者认为自酿葡萄酒不含添加剂更安全健康,但实际上刻意回避添加剂也会带来健康风险。焦亚硫酸钾是葡萄酒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能起到抑制杂菌、防止氧化、抑制有害物质存活等作用。是酿酒的“法宝”。另外,很多人直接用葡萄皮上的野生酵母进行发酵,但是野生酵母不稳定,葡萄皮上同时有很多杂菌,容易造成污染。所以一味追求“纯天然”,不使用专用酵母接种和焦亚硫酸钾,会大大降低自制酒的成功率,还可能导致杂菌污染。

4.没有合理添加糖

酿酒过程是利用酵母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的过程,而新鲜葡萄的含糖量与自然发酵条件相差甚远,所以自酿葡萄酒需要添加大量的糖分。但是,很难控制添加糖的量。过量添加可能导致最终酿出的酒浓度过高,糖分过多,发酵不完全,也容易导致杂菌污染。

酿造葡萄酒需要注意什么?

自酿葡萄酒健康风险多,建议直接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葡萄酒。但是也有很多人享受DIY的乐趣。因此,如果你真的想在家冲泡,你需要注意:

1.选择新鲜、未受损、霉变的葡萄;

2.冲泡前,用食用消毒剂对容器和操作工具进行彻底消毒;整个操作过程要卫生干净;

3.选择玻璃容器,防止容器材料与酿造过程中的有害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控制发酵条件,选择合适的发酵温度(红葡萄酒合适的发酵温度为28-32℃,白葡萄酒发酵温度为20℃左右)。

5.一旦发现杂菌污染,应立即丢弃。

文章来源于网络。

虽然家酿食品有很多乐趣,但是家酿食品没有标准的质量控制手段,质量安全没有保证,所以不要轻易尝试。毕竟买正规渠道生产的,经过层层把关的酒,比自己酿的酒靠谱多了!

喝了自制的酒就瞎了!你还敢喝吗?——兰医学健康科普第2067期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