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好租从 58 赶集独立出去,曲先洋开始创业。

2016年3月,好租完成 2.5 亿人民币 A 轮融资。

2016年11月,好租完成 B 轮融资,金额数亿元人民币。

作为华兴 Alpha 的老朋友,互联网办公服务平台好租两轮融资都由我们见证,我们也互相陪伴着成长。

好租 CEO、创始人曲先洋是第一个被「Alpha 人物」写了两次的创业者,最开始我们做「Alpha 人物」这个栏目,是希望分享创业者的经历与故事,让大家了解在 BP 以及新闻之外那个更加真实的创业者。

一个创业公司从 A 轮走到 B 轮,业务数据会有变化,公司规模会有变化,发展策略会有变化……在这些理性与数据变化的同时,作为公司 CEO,也有不一样的感悟与经历。

今天我们想分享这样的变化。

从「脉冲型」到波澜不惊

第一次去采访曲先洋的时候,我们在好租和斗米兼职共用的办公楼里来来回回找了一圈才找到一间小会议室进行采访,这一次,他有了自己的办公室。

他的办公室位于公司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是一个小小乱乱的空间,「本来也不需要一个独立办公室,就是我电话太多了,怕吵到大家,哈哈。」

在被问到现在和上一轮融资之前对比,有了怎样的变化时,他说感觉更加平稳,已经不太会有过多的情绪波动。

而在今年 2 月,面对我们的采访时,他形容自己是一个「脉冲型」的创业者,创业过程中他经常有波峰波谷的状态,偶尔也需要一个缓冲来让自己沉淀下来。

(戳:)

今天,在公司已经完成 B 轮融资之后,他反而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绪,「不觉得很激动,也不觉得好像可以松一口气庆祝一下,就像是只是完成了公司的一项基本的业务一样。」

落地新城市,实现业务联动

随着公司业务的不断扩大,他开始思考公司更广的发展道路。

在覆盖了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之后,他们尝试拓展了成都的市场,今年 8 月,好租成立成都办公室,有 20 多名员工。

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发展策略,北京和上海的中大型业主比较多,政府资源的地产也比较多,而像成都这样的城市则是小房东更多。另外客户属性也不一样,北京以互联网公司为主,广州则是贸易公司为主。

在成都组建团队后,就要同步进行基础技能培训以及线下的房源收集,尽管是一家互联网公司,曲先洋认为地产行业的线下力量至关重要。

「尤其是开辟一个新城市,需要更多熟悉当地房产市场的资源,至少要 2、3 个月之后,才能到线上来做。」他说道。

而向不同的城市扩张给公司带来了积极的联动效应,「很多公司有跨区域的需求,比如公司总部在北京,然后需要去深圳开一个分公司,这种我们就可以直接满足。」

打造垂直化、标准化的附加服务

除了办公室租赁业务之外,好租的附加服务在这半年间也走上了正轨,包括公司注册、办公室装修、家居、绿植等等服务都快速的发展起来。

据曲先洋介绍,目前有超过 80% 的客户选择了附加服务,这其中,平均一个客户选择了 1.7 个服务项目。

在这些附加服务中,他希望能够发展出一个更加垂直化、标准化的「爆点」服务,而他认为最有可能成为「爆点」的就是办公室装修。

「办公室装修与家庭装修不太一样,客户对于个性化的需求不是很强烈,他们更注重施工质量与施工速度,」他说,「而这样的特点是比较适合用互联网来做的。」

而为了保证这些附加服务的质量与价值,好租对于供应商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管理,单一品类(例如绿植、办公桌)的供应商都超过 20 家,每一家供应商都严格按照「订单转化率」来进行考核和筛选。

从「心软」到「杀伐决断」

除了业务的新变化,对于曲先洋来说,更大的挑战是团队的管理。

从今年年初 3、400 人的团队规模,到现在已经超过 1100 人,他坦言自己认识的不超过三分之一,而作为 CEO 的责任感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我们公司只有几十号人的时候,感觉是一个团伙,后来发展到 300 多人,感觉是一个正经公司了,现在 1000 多人了,我真的觉得有的时候有点心慌。」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需要扮演一个「脸谱化」的老板形象,或者说需要更加的「杀伐决断」。

一个明显例子就是工作周报的发送,公司里经常会出现有员工晚发或者漏发周报的情况,之前曲先洋一般就是口头说一下,现在不行了,一旦有晚发的,直接启动严格的惩罚机制——在群里发红包。

「规则就是规则,小团队的时候可以比较灵活,现在就需要严格的制度,这样公司才能发展的更快,更成熟。」而这一点对他个人来说,也是一次艰难的成长。

外部与内部的融合

11月1日,公司来了一个新高管。

好租团队的核心高管主要来自于 58 赶集团队,都已经有了相似的价值观与配合的默契,而曲先洋认为公司发展到这个阶段,需要有外部的新鲜血液进来,带动公司内部的学习与成长。

再往后,会有越来越多来自不同背景的人加入公司。如何让公司的老人更开放的接受,如何让新人更好的融入,都是他现在需要重点考虑的事情:「公司团队的和谐程度,决定了公司的发展高度。」

在深耕商业地产领域的同时,他也需要对于团队内部文化进行深入的推广。

「公司越来越大,很多人并不是抱着创业的心态加入公司,可能对他们来说这只是一份普通的工作,对于公司的企业文化也仅仅是停留在『知道』的程度。」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难题。

回忆过去,他还记得去年 7 月与杨浩涌和姚劲波开了两次会就决定了独立出去创业的瞬间;他也记得最早的时候团队里每个人都与他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他更记得一开始租出一个办公室,他们还需要亲自去看电话布线和网络地板铺设……

但是现在他没有太多空闲去回忆这些过去,公司大了,他需要承担更多对于公司未来以及团队未来的发展,这是他认为作为一个创业者最基本的责任感。

这一点,倒是没有变过。

回复关键词 看更多创业者报道

飞碟说 |真融宝 |好租 | 快法务|更美|51 社保|51 VR| 玲珑沙龙|什马金融|伐木累|水岩科技|Ping++|OFashion|云房数据|蚁匠| 课栈|领鲜金融| 星客多|数信互融| 事业线|懒人用卡|STEM 云中心| 叔叔家|灵果文化|好动网球| HR 家|星度网络| 快巴|无界空间| 极课大数据 | 页码科技|方糖小镇|咸鱼游戏

当星探推荐好项目,Alpha 佣金分你一成。

点击→

投递 BP:BPalpha@huaxing.com

合作:alpha@huaxing.com